强化学校主阵地建设,巩固拓展“双减”成效3
发表时间:2023-06-29 12:30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总结2022年云南教育领域取得的工作成绩,推广好的经验做法,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决定开展2022年度工作成果集中宣传,在云南省教育厅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开设“回眸云南教育2022”专栏,全面反映2022年全省教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工作成效,汇聚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正能量,着力营造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良好氛围。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位统筹“双减”工作,省教育厅与省“双减”工作专班成员单位和各州市协同发力,聚焦校内“三提升”,不断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推动“双减”走深走实,让学生的学习更好地回归校园。
着力提升作业管理质量 坚持“压总量、控时间”与“调结构、提质量”并重,印发《云南省作业管理办法》,严控书面家庭作业时长,义务教育中小学校“一校一策”制定校本化作业管理办法,全面落实作业公示制度,将作业设计纳入校本教研。印发《云南省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等 14 个学科的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提升作业设计水平,探索布置分层、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
曲靖市印发“作业校内公示牌”“作业通报栏”参考模板,市级举报电话公布到班;昆明市五华区龙翔小学、曲靖市望海小学、楚雄市鹿城小学等因校制宜,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采用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实践作业等形式,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昆明市中华小学、明通小学、金康园小学等探索开展“给书包减重”“书包不回家”等活动,让学生养成按课表收纳整理必备用书和学习用品的良好习惯。
“双减”实施一年以来,近7成学生感到作业量明显减少,80.7%的学生基本能在学校完成书面作业或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近9成以上的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
着力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指导各地学校“一校一案”落实课后服务,实现“课后服务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省级强化经费保障,制定课后服务收费标准和课后服务财政补助经费保障细则,安排专项资金以奖补形式支持各地开展课后服务,2022年省级财政下拨4亿元补助资金,支持16个州市开展课后服务,各州市出台本地区课后服务财政补助经费保障政策。129个县市区通过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及财政补助方式建立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助力课后服务长效开展。
协调省科协、团委、少工委等部门资源形成工作合力,统筹用好校外实践基地、青少年宫、科普基地等校外场所资源和志愿者、科普工作者、非遗传承人等人才资源。各地各校以“托管+兴趣”的模式“五育并举”开展课后服务,开设作业辅导、体育锻炼、科学普及等丰富多彩的课程。同时,鼓励各地有条件的学校积极承担学生暑期托管服务工作。
曲靖师范学院附小课后服务分主题活动和选择活动两个大类,涵盖语言、思维逻辑、身体运动等八大领域13门活动课程;保山市隆阳区教育体育局与保山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借助高校人力资源优势,将课外活动及非学科类的知识带入辖区的22所中小学;玉溪市易门县围绕“两依托一保障”,全县1947名学生参与暑期托管,着力解决暑期家长“看护难”问题。
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印发《云南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试行)》,开展为期8天的义务教育新课标网络培训,为全省中小学教师学懂新课标、领悟新课改、实施新课程、探索新评价提供指引。强化课程教学管理,印发《云南省义务教育阶段19个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指导学校做好教学常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深入推进教学改革。
全面推广应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引入不少于8000节的国家中小学优质课程资源,通过部署“大屏数字教育平台”将课程资源落地云南,以电视+机顶盒的方式为课堂教学、家庭学习提供有力支撑。开展全省基础教育阶段“以学为主”主题教研活动和“名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引领一线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坚持多种渠道补充教师,建立五级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开展基于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教师培训,实施“万名校长培训计划”“义务教育青年教师培训计划”等培训项目,实施“省管校用”“县管校聘”等重大改革,不断强化“双减”背景下教师队伍建设。出台睡眠、手机、课外读物、考试管理、教育评价改革等方面的政策文件,全方位指导各地各校以实现“五育并举”为目标、以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为抓手,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全面改进和加强学校管理工作,助推“双减”走深走实。
教育部开展“双减”实施效果调查结果显示,云南省“双减”政策受到普遍欢迎,95.3%的校长、88.1%的教师、91.4%的家长、95.8%的学生对“双减”政策表示赞同,74%的家长认为周一至周五孩子在家阅读、运动、劳动、社会实践总时间增加,学生居家学习活动内容发生积极改变,教育生态改善逐步向好发展。 |